成都文化学者马健:欢迎大家到西蜀园林感受成都古韵|我是推荐官

封面新闻   2023-08-16 01:29:22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到成都的街头走走看看,正在成为一种潮流。8月7日起,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寻找“万象成都top10体验路线”暨“我是推荐官”大型策划活动,引起广泛热议。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一书中说:“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成都文化学者、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健博士

8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文化学者、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健博士,在他看来,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蜀园林既有别于北方园林,也不同于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西蜀园林是感受成都古韵和了解天府文化的重要打卡地。”

新繁东湖 摄影 王进

新繁东湖

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格局园林

“作为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格局园林,新繁东湖值得一游。”提到西蜀园林,马健表示,提起成都“东湖”,成都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位于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附近的东湖公园,但鲜为人知的是位于新都区,因地处原新繁县署之东而得名“东湖”的新繁东湖。

据新繁东湖碑记,东湖为唐代宰相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所凿。新繁东湖的设计颇妙:虽处市井之中,却无车马之喧。整个园林小巧紧凑,占地共27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在园林布局上,以水面为中心,园林景观环水而建。虽然园林面积不大,但因中心有水而视野开阔。一方面,四周的园林空间因相对封闭而别有洞天,并形成有开有合、张弛有度的多层次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因擅用“对景”的造园手法,怀李堂、见山亭等园林景观隔湖相对,如远观则又成一景。

中国目前有迹可考的隋唐园林共有两处:一处是始建于隋代,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守居;另一处便是始建于唐代,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新繁东湖。前者是隋唐时期北方园林的代表,后者则是隋唐时期南方园林的代表。

罨画池 供图: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

罨画池

因陆放翁诗意名扬四海的“南宋名园”

虽然罨画池的“罨”(yǎn)字往往让人无从下口,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南宋名园”的声名。位于成都崇州市的罨画池始建于唐代,初名“东亭”;成胜景于宋代,更名“罨画池”。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包青天”的原型之一——“铁面御史”赵抃的诗《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不仅首次提到罨画池,而且道出罨画池得名的缘由:“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著名诗人陆游任蜀州通判,安居于罨画池。他到蜀州后写下的第一首诗《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就提到了罨画池:“襞牋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

陆游还写下了30余首与罨画池有关的诗词。从陆游的“小阁东头罨画池,秋来常是忆幽期”“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迎风枕簟平欺暑,近水帘栊探借秋”“雨过回塘涨碧漪,幽人闲照角巾欹”等诗句,我们很难不为所动。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也曾在此取景。

“游崇州罨画池,可谓‘一举三得’。”马健表示,今天的崇州市罨画池博物馆已经形成以古典园林罨画池为主体,包括成都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文庙——崇庆州文庙,以及除陆游家乡浙江绍兴外,中国唯一一座纪念陆游的专祠——陆游祠共同构成的集“园、庙、祠”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升庵桂湖 供图: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

升庵桂湖

状元故里的“川西第一湖”

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升庵桂湖的全称是“杨升庵祠及桂湖”(简称“升庵桂湖”)。从这个名称就能看出杨升庵和桂湖的不解之缘。升庵桂湖因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明代四川唯一一位状元杨升庵在此“沿堤遍栽桂树”,并写下《桂湖曲送胡孝思》诗而得名,也因杨升庵而闻名。虽然杨升庵并未直接参与园林营建,但他为桂湖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升庵桂湖以升庵祠为主体建筑,还有黄峨馆、湖心楼、杨柳楼、交加亭等楼台亭阁20余处。此外,升庵桂湖的交加亭是中国唯一的非对称毗八角双亭,升庵桂湖的翠屏山是中国仅存的清代鹅卵石假山,升庵桂湖中的桂湖碑林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清代碑林,升庵桂湖边上长约850米的古城墙是成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从园林布局来看,升庵桂湖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一池三山”特征,又未生搬硬套“一池三山”格局。在空间布局上虽显松散,但在游览路线沿着湖岸展开的同时,通过堤和岛的介入丰富了景观层次。升庵桂湖以水面为核心,荷花成为水中的主要植物。每到盛夏时节,正如杨升庵当年所吟:“凌波仙子白霓裳,风助精神露洗妆。曾向蕊珠宫里见,人间何处有红芳?”

杨升庵选择了桂树,桂湖以“桂”为名。其意不仅在丹桂飘香,还寓意摘取桂冠。因为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及第者称为“折桂”。时至今日,一些老新都人依然保留着折桂枝送给即将应考亲友的民俗。

桂湖不仅因“桂”成为中国五大赏桂胜地之一,而且因“湖”成为中国八大赏荷胜地之一。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