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甘肃大山支教,那里环境难以想象,全年级只有10多个孩子

真实人物采访   2023-04-12 03:06:02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85位真人故事


(相关资料图)

我是小樊 ,90后甘肃农村人。

我青春年华中最闪光的经历,就是去甘肃临夏山区支教了半年。

虽说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但那里的孩子教会我很多,他们从小独立、坚韧,每天步行一小时上学也不觉得累。

为留下这珍贵的回忆,我开始记录我的支教生活,没想到竟成了“大网红”。 如今我全网拥有600多万粉丝,曾为学校筹集过40多万元的物资,本人也因此荣获了各种荣誉。

(在学校拍的工作照)

我在兰州上的大学,大四实习时,学校给提供了实习机会,可以去新疆或甘肃的临夏,也可以去环境好一点的城市学校。

学校说,去农村支教,条件特别艰苦,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也非常锻炼人。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总觉得差能差到哪去,去见识一番也是好的。等真的去之后我才发现,是我太天真了。

我家在酒泉,支教的地方是临夏山区。大巴车把我们拉到县城,校长就来接我和另一位同学。学校到县城有两小时车程,一路都是环山公路,一边是陡峭的高山,另一边是望不见底的深渊。

大晚上的看不清路,我和同学坐在车上,体验了一把《速度与激情》里的刺激场面。一路上眼睛都不敢闭,担心急转弯的时候一下被甩到车窗边。

(上高中的时候,和妈妈出去玩)

校长是一个30岁出头的男子,脾气温和,车技很好,对路况特别熟悉,总是笑着安慰我们:别担心,很安全。

晚上11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学校。它在山脚下,朦胧的月光中,只见周围都是一望无际,连绵不绝的高山。

第一眼看到学校大门,我觉得那不是一个学校,反而像一个废弃工厂。铁做的大门斑驳不堪,比我以前读的小学还有年代感。

学校只有一个水泥地的篮球场,一张乒乓球桌,那是学生唯一的活动场所。篮球场的后面是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是学生上课、老师办公和住宿的地方。

教学楼虽然简陋,但基本的教学要求都能满足。

学校太过偏僻,老师都是住校的,冬天只能自己生炉子做饭、烧水。这里用水也非常麻烦,只能去井里打水,而且冬天水会被冻住,要提前把水封藏在水窖里。

(临夏支教时教的班级)

而夏天,老师的宿舍因年久失修,窗户不严,会有很多臭虫会飞进来,在身上爬来爬去,而且这些虫子还会咬人,听得我头皮发麻。

在学校,最麻烦的是上厕所,得跑到学校外面搭建的土厕所,很不方便。

至于生活必需品,只能等到周末或节假日,开车到县城采购。如果遇到大雪封山或者暴雨,就只能干瞪眼了。

有次,我们去买学生的早餐,正好赶上下大雪,没法开车,只能步行。我们在雪地里走了整整两个小时,每走一步都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精神的消耗,差点走崩溃了。

孩子们都很上进,如果不是雪太大,都会到学校上课,非常有毅力。

我们学校,加上校长,只有6名老师,但是学生也少。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10多个学生,所以算下来,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还是很轻松的,能一直教到毕业。

最大的困难是语言,这里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人不会说汉语,幼儿班和一二年级只能由当地的老师教。

(给孩子们发捐赠物资)

像我这样外地来的老师,大多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我去之后,就直接教的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都是我一人包揽。

有些时间段,老师根本不够,很多时候都需是不同年级的同学,在同一个教室听课。

老师讲完这个年级的,再讲另一个年级的。其实这样很影响听课效果,但是没办法,只能先这么处理。

接触到这些孩子,才知道有些人读书竟会这么辛苦。相比而言,城市里的孩子真是在福窝中长大的。

为了照顾四面八方的学生,学校的选址比较居中,周围没有任何村落。每天上学,学生们都要走1个小时左右的山路。

他们大半是留守儿童,有的5年都没见过父母了,所以每个人都很独立,是家里的干活小能手。下午4:20放学,他们就赶紧回去,帮忙烧火、做饭、放牲口,有时还会去地里干活。

(在临夏支教时,收到的爱心物资)

有的孩子还没有锄头高,挖起地来却像模像样 。秋收时,经常能看见4岁左右的孩子,就能用背篓背几串玉米运回家。

我刚去学校的时候,不会生火,也用不习惯炉子,还是学生帮我生的火。看他们娴熟的手法,就知道在家没少干活。

每次放学送孩子们出校门,看着他们猫着腰,从陡峭的山上滑下,再往上爬,就很心疼他们。

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中午带的饭少,等到放学,早就没有力气了。 所以,我经常会买一些吃的,面包、小零食等,给他们补充体力。

我给他们买的很多东西,在大众看来再普通不过。但在这群山里孩子眼里,面包、蛋糕等,都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我也会趁机鼓励他们好好读书,以后去大城市,见识更多好吃的东西。

(我获得的奖励)

听我描绘城市的美好生活时,他们的眼里都是星星。 很多孩子从小一直生活在大山,连县城都没去过,所以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精彩又陌生,也很想去体验。

闲暇时间,我把自己的工作日常分享到了网上,很多人给我留言说,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跋山涉水去上学的情形。

当时只是想纪录生活,没想到一夜涨粉7万,有个视频竟还有900万的播放量。

有人联系我后,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转钱,让我给孩子们买点衣服或者学习用品。

我的视频里经常出现的一对兄妹,父母外出打工,是爷爷带着。但是老人年纪大,他们每天回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哥哥二年级,妹妹一年级。有天我送他们走出校门,顺手拍了个视频,发现小姑娘竟对着我鞠躬。

(我现在教书的学校)

我一开始都没注意,还是细心的网友发现的,当时特别感动。

有个老板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后,给我转了2000元,让我给他们买棉衣棉裤,还说不够再给我转。

我每次都是把买的东西和价格列好清单,再附上票据转给好心人看。

一些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也关注到我,经常寄东西过来。 现在,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每学期都会定时捐赠爱心物资给全校学生。

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还弄了一间图书室,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半年时间,学校就收到了价值40万左右的物资,都已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里。而我也因为带动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村教育,获得当地宣传部的表彰。

2019年,我还接到央视某节目的邀请,让我选5个孩子,做一些家访视频,然后带着他们到北京录节目。

(给学生上课)

正当我兴高采烈准备时,因为疫情,节目放弃了录制。至今都觉得挺遗憾,这可能是有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关注这群孩子的人越来越多,支持农村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里的孩子非常淳朴,可惜因为环境所限,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大多数人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课堂时间很短,课后他们还要做家务等杂活,所以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不过也有学习很认真的学生。我们班的班长,最大的理想就是上高中、读大学,然后走出大山。

他的字写得很好看,别人休息时间在玩乐,他则跑到办公室,向我请教各种问题。

这里的老师,其实也有机会到更好的地方,但是他们却都选择留下来,除了责任,还有情怀。

(课间活动)

校长是本地人,主要教幼儿班和一二年级,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除了教学,还有很多杂事要做,可他从不抱怨,也从未想过离开。

他总是说,总得有人留下来担起所有。这里的孩子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这群孩子。

有人说,偏远地区的老师工资可能很高,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去支教。其实除了工资,我们仅有2万元的补助,就是一份普通的收入。

也有人说,留下的人,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镀金。我每次发视频,也总有人质疑我动机不纯,只是为了争名逐利。

有这种想法的人,我挺不能理解的。 每个人追求不一样,我只是单纯想为山区孩子做点什么,虽然力量微薄,但是问心无愧。

(当年青涩的模样)

毕业之前,我也想过去大城市闯荡,然后挣钱买房买车。但是来支教这半年,我从孩子们身上也学到很多,思想也有所改变。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生活里遇到点困难就灰心丧气。但在孩子们眼里,我无所不能,是他们崇拜的“英雄”,他们说我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的评价,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相比于遇见的诸多困难,我的收获更多。

这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离县城也很远,所以每天放学后,我有了大把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打打篮球、读读书、准备教资考试,日子过得充实又有意义。

如果在大城市,可能有着加不完的班,也可能在疯狂玩耍,虚度了时光。

(我的生活照)

短暂的支教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都非常舍不得,可我当时只是实习生,没有长期留教的资格。

回去后我就毕业了,后来考到我们县一所农村小学继续教书。这里条件好了很多,生活也挺便利的,

虽然离开了大山,但我一直在拍短视频,也会直播带货,主要卖家乡的农产品。 还曾在甘肃省商务厅举办的电商直播大赛中,获得过三等奖,被评为酒泉市“网络文明宣传大使”。

现在,我全网粉丝超过600万,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个人和机构,都是通过我来捐赠爱心物资的。

(我获得的荣誉)

能为爱心人士和有需要的学生,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真觉得挺有意义。

我决定,要再去偏远地区支教两年左右,留下青春年华最美的痕迹。家人非常支持我,觉得我做的事很有意义,让我不要担心家里,好好工作。

人生短短几十载,多做一点利他的事情,等回头再看,会发现自己并没有一事无成,至少给过他人希望和温暖。

(欢迎关注我)

【口述: 小樊 】

【编辑: 欣玥 】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