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研究人员在江边检查长江鲟产卵情况3月26日,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
(资料图片)
23年前曾被宣布野外灭绝
研究人员在江边检查长江鲟产卵情况3月26日,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获悉,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一步。
“这是今天早上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体长大概有五六毫米,通体为白色。”3月26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鹏程小心翼翼地移动鱼苗桶,只见小蝌蚪一样的小颗粒,正拖着尾巴在江水中游动。记者了解到,此次实验选择在长江宜宾江安段天然水域中进行,科研人员将20尾雌雄成体长江鲟放入到空间大小为45m3的人工产卵巢内,在人工调控水流速度、模拟产卵河床环境的基础上,引导长江鲟在长江天然水域进行自然产卵和交配受精。
通过水下监控传来的图像显示,一颗颗绿豆大小的鱼卵在江水中漂流。“这次繁殖受精率达50%以上,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我们费了很多努力,花了很多年。这次突破也是全球首次。”牵头主持此次长江鲟野外繁殖实验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表示,通过这次实验,打消了大家对长江鲟不具备野外繁殖能力的顾虑和疑问。此次长江鲟从多年来室内人工繁殖走向野外自然产卵,为长江鲟实现自然繁殖、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带来了新的希望。“证明只要给长江鲟创造好的环境,是可以在江里面实现自然繁殖的。”他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挽救长江鲟,我国科研单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长江鲟野生资源专项调查、人工繁殖和库区移养等工作,突破了长江鲟的人工繁殖技术。2016年,通过人工调控,又成功使得人工养殖的长江鲟在没有外源激素诱导的情况下自由交配产卵,首次实现仿生态自然繁育。
记者:张宇驰 任文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