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拥有一块用于停车的场地,停车场里的事都由我来包揽,还好停车场坐落
我拥有一块用于停车的场地,停车场里的事都由我来包揽,还好停车场坐落在某一线城市的边缘,光靠自己也能应付得过来。
经营停车场的前期,来停车的基本都是那群熟悉的出租车司机。毕竟,市区里的停车费偏贵,停在路边又有可能被罚款,也就只好停远一些。我的停车场的费用不算贵,而且附近还有数家餐馆和洗手间,他们乐意把这里当作休息的中转站。
(资料图)
或许是那群网约车司机的口口相传,我那个可以容纳五十辆车停车场,在饭点时间基本都可以停满。
那段时间是我停车费收入最高的时候,只不过这种幸福感并没有维持太久。
在我的停车场附近新建了两家充电桩站点,规模不算大,但确实抢走了不少纯电动车主。
(图源:Pixabay)我才留意到,越来越多出租车司机开始选择纯电动网约车。从他们的口中得知,网约车和出租车的收益不相上下,出租车每天的租车成本为 200 块左右,网约车平台也会在每个订单中抽成。
不过,网约车兴起后,出租车接上乘客完全靠运气,网约车的接单率更高,而且用车时间相对自由。为了保证想出车的时候就能出车,他们宁愿自己掏十多万买一辆用车成本更低、不限号不限行的纯电动车。
此时,一个投资充电桩的想法在脑海里闪过。我的停车场规模更大,如果将一部分区域用于纯电动车充电,岂不是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说干就干!反正自己的积蓄还算可观,项目砸手里又如何,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和加油站不同,只要具备停车位和供电等相应条件,私人也被允许建设充电桩站点。
我了解到,在建设充电桩站点之前需要很多准备,场地规划、场站资质备案、充电设备等条件缺一不可。场地没有问题,充电设备可以直接找充电运营商,但拿到场站备案和供电条件则是一点儿都不容易。
我需要在发改委立项备案,确认项目的地址、具体规划等情况,还要出示营业执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获取备案证明之后,我还要去供电局申请供电,出示电力工程设计,厂区规划图等文件,待供电公司确定供电方案后才能电力接入。到这里,我其实并没有花费太多的资金,只是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在沟通上,但我知道,接下来才到了真正花钱的时候。
在选购设备之前,我需要算出停车场只需要几个充电桩位置,就能确保我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据我观察,来停车场附近充电的基本都是网约车车主,人数并不少,但他们的充电时间比较广泛,没必要为了满足高峰期所需要的充电位而都安上充电桩。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 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有 72% 用户更偏爱 120kW 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而且用户比较认可知名度高的充电运营商。
综合所有实际情况,我计划在停车场建四台 120kW 直流快充双枪充电桩。我毕竟是有地的人,无需加盟充电运营商,而是采用与充电运营商合资共建的形式,由充电商提供充电桩设备,这就省下一笔设备费用。
然而,充电站的整套电力设备,如电缆、电线、变压器、充电设备安装等让我花费了不少资金。其中,变速箱采用的是 1250KVA 箱式变压器,总费用高达 50 万元,我还选择的是更贵的铜制变压器,而不是更便宜的铝制变压器,即便变压器寿命到了,我还能通过变卖铜制品来换取收益。在电缆、电线、高低压施工,以及建造洗手间和休息室等配套设施上,我又花费了将近 20 万元。
至此,我已经投入了 70 万元在充电桩上,为了后期的场地宣传和维护我还特地留了五万元,幸好我不用购买四台充电桩,否则前期就相当于花费了一辆仰望 U8 的钱。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我这 70 万元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假设以每个充电枪一天满负荷运营四小时来计算,一小时可以充 120 度电,服务费收取 0.5 元 / 度,一天的收益就是 4 × 0.5 × 120 × 8=1920 元,一年收益算下来就是 700800 元。
至于补贴和税费,政策上是给予 0.1 元 /kW 运营补贴,这部分一年就可以补贴 14 万元左右,税费只需要缴纳实际销售额 13% 的增值税,相当于一年纯收益 75 万元左右。
当然,这不过只存在于理想情况下,不可能一年多就可以回本。
直流充电桩充电会产生电损,损耗率在 5% 左右,而且由于采用与充电运营商合资共建的形式,平台还会抽取总收益的六成。换而言之,每年我能拿到的收益仅在 25 万元左右,算下来只靠充电这一项目回本至少需要三年。
这样想想似乎也不差,况且我还有停车场收费这基本业务兜底,冲一冲说不定只需要两年多就能赚回来。
经过数月折腾,我的充电站终于可以营业了。
起初,每个充电桩确实可以做到三至四小时的满负荷运营,我每天看着一千多元的收益进账,确实缓解了不少创业前期的焦虑。进入夏季以来,充电站的电价开始上涨了,在中午后这一用电高峰期,一度电的价格已经来到 1.85 元 / 度,加上服务费后一度电相当于 2 元多。
在公共充电桩充电需要交付两个费用,包含电价以及服务费。其中,电价是统一规定的,我没有改动的权利。
有一位经常跑长途的网约车司机跟我诉苦,他基本两天充一次电,但每次充完电都要比以往多交 15 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就多花了三百多元,再加上已经没有前期的限时优惠,用车成本的落差感更明显了。纯电动车的补能速度虽然比燃油车慢,但胜在补能成本低,新能源网约车司机们也愿意用补能的时间来积累财富,然而逐渐上涨的电费让他们开始怀疑,当初选择纯电动车作为网约车工具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当然,他们也只能是怀疑,该交的充电费还是继续交,毕竟此刻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能理解他们情绪上的变化,但这并不是我能左右的,夏季毕竟是用电高峰期,过了夏季之后价格说不定就能降下来。
我每天坐在有空调的休息室内,看着逐步提升的收益,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的官方数据而沾沾自喜,但这种安稳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停车场附近又建起了数个家充电桩站点,我隐约意识到,一场暴风雨或即将来临。
当充电桩站点变多,抢占有限的用户群体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 内卷 "。周边已经有四五家充电站将充电用户的免费停车时间延长,甚至还设置了不到一毛 / 度的服务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招确实好用,我每天的收益比高峰时期少了将近 60%,别说盈利,不亏损都已经是奇迹。
被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之下,我迫不得已也加入到这场 " 价格战 " 中,不蒸馒头争口气。
为了尽可能吸引更多纯电动车主过来充电,我推出了相应优惠,比如充电一次免三小时的停车费,降低夜间低谷时段的服务费用,甚至与周边商家合作,为充电用户提供专属优惠券等等,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只是看着在逐渐回升的每日收益,我并没有太愉悦的感觉,只剩下疲惫。
持续不到半个月,价格战就被周边多个充电运营商联名举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最终以 " 再发起低于成本价的促销等价格战将会被惩罚 " 作为结束。
之后的几天,开始有车主问我为什么取消了优惠,我跟他讲清事情的缘由之后,他脸上并没有出现我预料的愤怒、生气和无奈,反而平和了许多。" 像我这种天天开车的,其实我更在乎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是不是扎实,充电时间有没有下降。看到优惠我确实想薅羊毛,但我更担心享受优惠之后存在可能的猫腻。上次我去别的充电站体验了‘一分钱充电’优惠,结果充几个小时也就充 60% 左右的电量,我最后还多花了一个小时的停车费,有这个时间我跑几趟车都赚回来了。"
是啊,羊毛出在羊身上,运营商收入减少,除了逼走部分竞争对手之外,还可能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用户的心态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整个生态体系就会满目疮痍。唯有价格透明,用户使用起来更放心,充电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公平。
我的每日收益开始趋于平稳,只是收益仅达到巅峰时期的 70% 左右,回本时间比原本预计的三年半还要长。
最后,我花了四年半的时间,仅依靠充电桩就成功回本,接下来收获的都是纯利润了。
有消息说,投建充电桩两年内就能回本的投资者顶多为 5%,五年内能回本预计占 30%,绝大部分充电桩的回本时间都要在五年以上。
理性分析,我的回本速度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周边环境适合大规模的网约车车主歇息,停车场又是自己的,无形中为自己省下一笔很高的土地租赁费用。
有朋友跟我分享,网上有一个充电桩加盟的项目,投资后不用等待三四年,一年多就可以回本,而且什么事都不用管,坐等赚钱就行。按照加盟充电桩项目的说法,花十几万成为他们的代理商,同样是每天使用四小时的 120kW 充电桩,每度电收五毛钱服务费就可以收益 240 元,投资者可以从中分得七成的服务费,每天净收益 168 元。要是认领十台充电桩,每天就收益 1680 元,每个月啥事都不干就可以纯赚五万多元,一年下来就是六十多万了。
我一眼看出了当中的猫腻:所谓的加盟费只包含了充电桩,前期花费最大的变压器、电缆电线、配套设备、场地租金等并不包括在内,这部分才是投资的大头。收加盟费就能躺赢的充电桩是不存在的,手里没有足够多的资源不可能熬过前期。
不可否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实很快,其市场销量以及增占率已经连续 8 年位列全球第一。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好像确实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项目,事实上确实也有投资者通过充电桩项目走向人生巅峰。
但我还要提醒的是,押宝充电桩项目到现在还没盈利的投资者依然存在,而且这个比例并不少,说实在的,现在充电桩项目需要投资者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原因有二。其一,私人充电桩的数量在逐步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官方公布的数据,2022 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达到 520 万台,其中的 340 万台充电桩属于私人充电桩。
私人车主用自己的充电桩,没有必要再去选择公共充电桩。换句话说,公共充电桩基本赚不到私人车主的钱,投资者在充电选址上需要考虑新能源网约车司机的生活轨迹。
其二,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企开始扩充补能体系。用户在自家品牌上的充电体验会比第三方充电桩更好,比如超充桩、换电站等等设备,但这又对其他品牌车型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从当下的国内车市来看,主流的纯电动车企都选择开创自己的补能体系。你可以选择加盟一个车企的充电桩,但建成之后你服务的用户基本仅局限市区内的同品牌车型中。
一旦该品牌在市区内没有足够丰富的客源,就意味着回本的时间被延长,加盟车企充电桩更要慎重。
或许,加油站有被充电桩完全替代的那一天,但在当下,充电桩项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诱人,私人充电桩和专业补能设备的兴起,大大压缩了第三方充电桩的生存空间。所以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封面图源:Pixabay